語言
བོད་ཡིགहिन्दीEnglish

  • 首页
  • 新聞訊息
    • 新聞總覽
    • 评说西藏
    • 世界-西藏
    • 境內藏人的自焚事件
    • 西藏通訊(期刊)
    • 書籍資料
    • 图片新闻
  • 達賴喇嘛
    • 達賴喇嘛尊者”3‧10″歷年演說
    • 達賴喇嘛尊者的談話、聲明和函件
    • 達賴喇嘛 談佛教的基本見解
    • 媒体专访达赖喇嘛
    • 達賴喇嘛 獎項與榮稱一覽表
    • 達賴喇嘛 英文著作名錄
    • 達賴喇嘛舉行”時輪金剛大法會”紀錄表
    • 達賴喇嘛客座《商業周刊》總編輯
    • 人性與世界和平
    • 藏傳佛教疑問解答120題
    • 西藏生死書
  • 关于西藏
    • 西藏簡史
    • 西藏國歌
    • 西藏國旗
    • 西藏的行政區劃
    • 西藏的山脈
    • 西藏的河流
    • 西藏湖泊
    • 西藏的氣候
    • 西藏的自然資源
    • 西藏的野生動物
    • 西藏的森林
    • 西藏人的姓氏
    • 西藏的飲食習慣
    • 西藏的房居
    • 西藏的婚姻習俗
    • 西藏的喪葬習俗
  • 行政中央
    • 藏人行政中央噶廈(內閣)
    • 最高法院
    • 西藏流亡藏人憲章
    • 西藏人民議會
    • 教育與學校
    • 藏人行政中央重要文件冊
    • 59年後的記事年表
    • 流亡歲月的大事記回顧
    • 流亡藏人分布圖
    • 藏人行政中央駐外機構
    • 虚拟参观
  • 西藏人权
    • 西藏人權與民主促進中心
    • 1994-1995 西藏人權狀況
    • 1997 西藏人權報告(概要)
    • 1999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0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2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3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4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5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6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7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8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西藏与国际
    • 西藏與世界
    • 世界人權宣言
    • 國際社會的關注與迴響
    • 聯合國1959年XIV 西藏問題決議
    • 聯合國1961年XVI 西藏問題決議
    • 聯合國1965年XX 西藏問題決議
    • 1991 聯合國有關西藏問題的決議
    • 1997 國際法學家協會的西藏研究報告
    • 2002 亞州公民社會論壇
    • 2003 美國對西藏宗教自由報告
    • 2004 各國對西藏人權報告
    • 聯合國人權考察譴責中國人權倒退 2005年
  • 联系我们
  • 網站
    • 最高法院
    • 选举委员会
    • 西藏人民议会
    • 宗教与文化部
    • 内政部
    • 财政部
    • 教育部
    • 外交与新闻部
    • 卫生部
    • 印度 德里
    • 美国 华盛顿
    • 瑞士 日内瓦
    • 比利时 布鲁塞尔
    • 日本 东京
    • 澳大利亚 堪培拉
    • 南非 开普敦
    • 台湾 台北
    • 残障学校
    • 社会资源开发基金
    • 藏人自愿服务团队
    • 藏语术语网站
    • 教育指导网站
    • 学习藏语网站
    • 世俗伦理网站
    • 西藏政策研究中心
    • 藏人行政中央电视台
    • 西藏博物馆
    • 西藏人民议会官网
    • 西藏企业家网站
    • 行政培训和福利协会官网
    • 雪域金融发展官网
    • 声援西藏官网
    • 中间道路官网
  • 虚拟参观

编织流亡藏人的孤寂岁月:遗落尘世的大吉岭难民自助中心

西藏之页记者
4 years ago
位于大吉岭的藏人难民自助中心,纺毛线部门只剩下三位奶奶,偌大的空间显得十分空荡   © 尹雯慧 
位于大吉岭的藏人难民自助中心,纺毛线部门只剩下三位奶奶,偌大的空间显得十分空荡    © 尹雯慧

文:摄影/尹雯慧  2020年11月23日

为了观察流亡藏人在北印度的主要经济活动——羊毛贸易,我来到位于喜马拉雅山麓,希瓦利克山脉(Siwalik Hills)的大吉岭(Darjeeling)。

平均海拔约2,100公尺的昔日英国殖民时期的避暑胜地,并不只有全球名闻遐迩的红茶,在距离主要市区约莫20分钟车程,一处占地约四英亩,名为“Hill Side”的小型庄园处,有一个由达赖喇嘛二哥,嘉乐顿珠(Gyalo Thondup)的夫人——朱丹女士所创建的,大吉岭难民自助中心(Tibetan Refugee Self-Help Center)。自1959年10月2日创办迄今,近60年来为这个地区的流亡藏人提供了庇护、衣食、医疗与教育,目前仍然持续。

晴朗日照下的世界第三高峰──甘城章嘉峰(Kanchenjunga),艳丽无比   © 尹雯慧 
晴朗日照下的世界第三高峰──甘城章嘉峰(Kanchenjunga),艳丽无比    © 尹雯慧

被迫式的迁移,往往具有更深层而复杂的因素驱使着人们走上流离的道路。因为1959年中国共产政权在图博(西藏)境内的侵略战争引发的逃亡潮,让数以万计的藏人跨越中印两国绵延千里且争议不断的边界,涌向印度,并在印度当局的同意之下,于不同省份地区建立起流亡藏人的屯垦区。

来到大吉岭的图博流亡难民,主要是从锡金(Sikkim)进入,少数来自拉萨、日喀则和​​安多,持续增加的人数在1970年代达到最高峰,到了1980、90年代,人口开始逐步稳定递减。

作为最古老的难民中心之一的大吉岭难民自助中心,在流亡社区里具有指标性的意义。它和印度南方以务农为主要经济活动来源的藏人屯垦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由位于达兰萨拉(Dharamsala)的流亡政府与印度政府要求下所建立,而大吉岭难民自助中心则是独立运作,并不接受流亡政府直接管辖。

地毯工厂的阿姨们正在将毛线球分类,两位师傅正在合作编织一张大地毯    © 尹雯慧 
地毯工厂的阿姨们正在将毛线球分类,两位师傅正在合作编织一张大地毯    © 尹雯慧
从高处俯瞰难民中心,几位老人家坐在阳光下享受日光浴,屋顶上白色的英文字样十分显眼   © 尹雯慧
从高处俯瞰难民中心,几位老人家坐在阳光下享受日光浴,屋顶上白色的英文字样十分显眼    © 尹雯慧

“自助”的概念,一开始便由朱丹女士所提出。她明白仰赖外界捐助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让人民靠自己的双手打造可见的未来愿景,才是可靠的长久经营策略。以当时难民生活文化背景的思考角度切入,寻找符合市场获利的商业活动项目,她认为,同时能兼顾保存传统又能贩售营利的图博工艺品制作,是当时最好的选择。许多在家乡务农的第一代流亡者透过训练习得一技之长,可以免于只能屈就低阶劳力工作的薛西弗斯式的永恒困境。

另外,若没有足够的生产力投入工艺品的制作,中心将不会有足够的收入来支撑营运。而且,在图博文化里,制作工艺品的大师通常要经历长期学徒制的严格训练与美感锻铸的过程,原本就属于少数,当时能逃离战火顺利来到印度者更是屈指可数。延续传统艺术的制作技术命脉,成为难民中心隐而未显、却是最重要的时代使命之一。

于是,中心开设了包含传统图博地毯、木雕、皮革、传统服饰、唐卡绘画艺术、人偶制作和各式羊毛织品等等不同技艺的工作坊,其中又以地毯工厂的产品为最主要经济来源。以地毯工厂为例,新进员工必须接受为期6个月的训练,每日工时为8小时,工资采按件计酬制。这些产品曾经外销至全球40个国家,如果在全盛时期订制一张地毯,等上一年半载是司空见惯的必要过程。不过,近年人口逐年外移加上长者日渐凋零,彼时盛况已不复见。

染坊的员工正在滚水中搅拌毛线,让颜色顺利染上   © 尹雯慧 
染坊的员工正在滚水中搅拌毛线,让颜色顺利染上    © 尹雯慧 
趁着天气晴朗,在屋顶晾晒染好颜色,经过清洗的毛线   © 尹雯慧 
趁着天气晴朗,在屋顶晾晒染好颜色,经过清洗的毛线    © 尹雯慧
卷好的毛线球被暂时堆置在角落,静静地等待着   © 尹雯慧
卷好的毛线球被暂时堆置在角落,静静地等待着    © 尹雯慧

早期因为物质匮乏,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而来的流亡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水土不服乃至各种大小疾病侵袭的问题。面对移居此地的大批难民,除了提供基本的衣食住所,医疗是最为紧要且棘手的工作。自1961年起,透过美国救济服务处(American Relief Services)的协助,在此地成立了“微型医院”,从原本的小型医务室规模,逐渐发展成为具有20个床位的诊所;医疗团队的编制通常是一名合格医师、两名护士再加上一些助手。

当时除了提供基础的咨询与治疗,亦有其他的医疗项目服务如血液检查、结核病检查、疫苗接种以及产前和产后护理等。草创初期药品多仰赖外界捐赠,由于当时人民普遍贫穷,早期仅酌收象征性的小额挂号费,后来因为捐赠数量日减,考量营运成本才开始调整金额。这个诊疗中心不仅对难民中心居民的健康维护至关重要,影响范围亦向外幅射至周边山区里的许多偏远聚落。

此处的占地面积并不大,三栋木造建筑(每栋大约两间国小教室面积)就包含了诊疗室、等候室、药局、病房、医护人员宿舍以及厕所浴室等设施,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是如今除了诊疗室与药局偶有运作,其余空间已近乎完全闲置。

浴厕位置太远,选择在走廊一隅洗漱的爷爷   © 尹雯慧 
浴厕位置太远,选择在走廊一隅洗漱的爷爷    © 尹雯慧
阿姨正在拉线准备编织邦典(图博已婚妇女穿戴的围裙,色彩多鲜艳,阿姨身上那条即是)  © 尹雯慧 
阿姨正在拉线准备编织邦典(图博已婚妇女穿戴的围裙,色彩多鲜艳,阿姨身上那条即是)  © 尹雯慧

曾经同时收容超过千人的难民自助中心,其有限的居住空间分配,是以对中心具有「生产力」作为指标;想要拥有一个免费的房间,必须为中心工作,无论在哪个部门。可分得的房间大小不一,不过,所有的起居生活基本上都在同一个空间完成。

一张铺上传统地毯样式的木床,平日是休憩座椅,吃饭时兼具餐桌功能,到晚上棉被一摊开,就变成眠床。最常见的家居摆设通常是两张木床,一张木桌,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会有电视橱柜或是电冰箱,厨具食器放在悬钉于墙壁的铁架上,下方就是料理台。并不高挑的天花板会有几条绳线左右交叉,用来悬挂像是毛巾或者风干牛肉之类的食物。对于狭窄空间的高效利用,中心里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收纳哲学。

人与人之间因为过于紧密的生活场域,而难有隐私可言。所有的窥探都能轻易地发生在方寸咫尺之间,于是人们很擅于将真正的意念与欲望,深藏在所有善意恶意都无法探勘的意识深处。所谓的真相,是被严密禁锢在难以脱逃的思想囹圄,只有拥有真相本身的主人,才持有那把解锁的神秘钥匙。于是,在难民中心里,几乎所有的消息都是公开的话题,但是,有更多不可言传的秘密,环绕在所有人的心底,让每个人都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灵魂孤岛。

奶奶一边工作一边用手机追剧,手机近年来已成为老人们的最佳陪伴  © 尹雯慧 
奶奶一边工作一边用手机追剧,手机近年来已成为老人们的最佳陪伴   © 尹雯慧
正在和不能回家过年的孩子讲电话的奶奶,神情落寞    © 尹雯慧 
正在和不能回家过年的孩子讲电话的奶奶,神情落寞    © 尹雯慧
裁缝部门的爷爷之一    © 尹雯慧 
裁缝部门的爷爷之一 © 尹雯慧

目前难民中心交由嘉乐顿珠长子——凯度顿珠接手经营,为了开辟新的经济来源,他已在中心推动“温室蔬菜栽培与果树种植计划”,管理阶层期待这项新计划的收入,可以为中心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虽然,并非人人都乐观以待。

耳闻计划多时之后,我后来终于在距离中心诊所的上方不远处,看见了数年来“只闻楼梯响”的温室实体建筑,矗立在山坡地上。半圆长条形钢铁支架的结构覆盖以半透明采光的材质,据说造价不菲,风格新颖突兀,从远处看去与中心老旧斑驳的建筑群,颇为扞格不入。

走进温室,我看着长长菜畦中,间或夹杂着野生蘑菇,肥美丰硕,生长的态势比起弱不禁风的菜苗,看来更像温室里的主角。雨季里,什么都长得很恣意,仿佛任何植物都能穿墙而出,只有希望像是一株落了地才发现没有根的花,哪里都活不成。

已经正式开始种植蔬菜将近四个月的温室,野生的蘑菇似乎比蔬菜的生长情况好得多   © 尹雯慧 
已经正式开始种植蔬菜将近四个月的温室,野生的蘑菇似乎比蔬菜的生长情况好得多 © 尹雯慧

 

▎作者专栏:尹雯慧@转角国际

来源:转角国际

焦点新闻

驻澳洲办事处联合各界纪念西藏自由抗暴 66 周年

March 9, 2025

藏人行政中央缅怀 1989 年拉萨抗暴运动中牺牲的英烈

March 8, 2025

司政边巴次仁对印南拜拉库比藏人社区的寺院和学校进行视察

February 14, 2025

西藏前政治犯朗吉在 2025 年日内瓦峰会上作证

February 14, 2025

头条新闻

达赖喇嘛尊者在印南为数万信众传授白度母长寿灌顶

司政边巴次仁对印南拜拉库比藏人社区展开第二次访问

日本藏人纪念《西藏独立宣言》发布 112 周年

澳大利亚藏人青年领导力和宣传技能培训会议在悉尼蓝山召开

新聞訊息

新聞總覽
评说西藏
世界-西藏
境內藏人的自焚事件
西藏通訊(期刊)
書籍資料
图片新闻

关于西藏

西藏簡史
西藏國歌
西藏國旗
西藏的行政區劃
西藏的山脈
西藏的河流

行政中央

藏人行政中央噶廈(內閣)
最高法院
西藏流亡藏人憲章
西藏人民議會
教育與學校
流亡歲月的大事記回顧

西藏人权

西藏人權與民主促進中心

西藏与国际

西藏與世界

© 2023 藏人行政中央官方中文網 •  隱私政策

西藏之頁網域名稱更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