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天琪、田牧(德国)
「六四」,走过了漫长的33年,期间经历了一段低潮。今年的「六四」,与往年完全不同,城与城、国与国,「六四」纪念活动连成一片,遍地开花。俗语道: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被侵犯也不动怒。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他们胸怀大志,目标高远啊!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民运人。处在风暴漩涡中的人,才能感受震撼,才能领悟激情,才会体察力量的聚合。
今年的「六四」,掀起了中国民运的新篇章,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世界发生了变化
每一个地球人都知悉:世界在动荡,时代在变迁。源自何方?面对美中竞争,面对俄乌战争,自由世界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这是自由人权价值观之争,是民主与专制制度的根本较量,是为坚持自由人权价值观、为保卫民主法制制度、为守护福山的「人类历史的前进与『自由民主』意识,真正走向『终结』」的最后一战。
民主国家的政治家们敢于站出来了,听听他们怎么说?
参加今年全球联网纪念活动的有德国政治家比蒂科夫(Reinhard Bütikofer),他是前德国绿党主席,2009年以来一直是欧洲议会议员,负责对中国的事务等。我们与他有过接触与交流。 2016年他担任欧盟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期间,我们与他在布鲁塞尔欧盟大厦有过一次约谈,讨论合作推动中国民主化研讨会事宜。比蒂科夫确实十分了解中国情况,对中国的人权、新闻自由等问题、及受迫害的人士刘晓波、秦永敏等都非常清楚,如数家珍。
但是当年他拒绝了我们的请求,他表示,欧盟与中国经济、贸易等合作非常密切,甚至背出了一大串数据,最后给我们的结论是:你们项目的政治性太强、太激进,我们不能配合,若举办一些文化项目是可以的。会谈结束后,他拒绝与我们合影留念,他直言照片一旦被公开会惹上麻烦。时下,比蒂科夫与我们一见如故,坦诚还记得当年往事。
事实上,不是比蒂科夫变了,而是整个自由世界苏醒了,正如他所说:「争取自由和人权并不是国际社会应当置于身外的中国内政。我们站在一起,展现力量,维护我们大家庭共享的价值。」
法国汉学家侯芷明(Marie Holzman)说:「我记得非常清楚,法国大革命200周年,也与天安门事件有密切联系,那天正好有好几千万法国人坐在电视机前,看到了那些推着自行车、行走在大游行队伍前面的中国大学生、年轻人,很多法国人都掉眼泪了。所以法国跟『六四』民运是有一种特别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吧。」
「六四」不仅仅属于中国,它与整个世界联结在一起,因为中俄专制集团的存在,世界将永无宁日。人们为昨日的香港苦难与悲情哀伤,为今日台湾的安全与危机担忧,今年各国政治家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六四」纪念活动中来。
国际笔会也为此站出来了。这个百年作家组织通常关心的是作家的言论和写作自由,关注各国受到迫害的狱中作家,今年的国际笔会,在伦敦唐宁街首相府前举行了「团结在民主之下」六四纪念活动,他们需要我们提供三分钟视频短片,片子内容要包括香港、台湾、西藏、维吾尔、法轮功等。我们制作了《世界永不忘却「六四」这一天》的短YouTube视频(可进入链接观看)。与会的英国中国民主党总部主席王冠儒还在现场介绍了活动情况。
比蒂科夫说:「『六四』民众抗争中共政权的残酷镇压,在世界史中已经占有了一席之位。」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六四大屠杀」33周年之际发表声明:他「向33年前在天安门广场遭到中国军队镇压的民主学生抗议人士致敬,表示这些勇敢的人不会被遗忘!」
前日本经济产业副大臣牧野圣修指出:「改变中国,不仅关系到中国,也关系到周边的民族,甚至关系到世界和平的问题。这次俄乌战争让大家看到了,这不是俄乌两个国家的事,而是牵动了整个世界。」
美国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教授说:「对『六四』的回忆不再是那样鲜活惊人,而是变成了一种文化历史的象征,成为固定的纪念。任何国家都有这种日子,比如美国纪念1776年7月4日,这一天成为国庆,就变成了很有意义的『历史文物』。」
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整个世界行动起来了……(待续)
专栏属作者个人意见,文责归属作者,本报提供意见交流平台,不代表本报立场。
来源: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