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བོད་ཡིགहिन्दीEnglish

  • 首页
  • 新聞訊息
    • 新聞總覽
    • 评说西藏
    • 世界-西藏
    • 境內藏人的自焚事件
    • 西藏通訊(期刊)
    • 書籍資料
    • 图片新闻
  • 達賴喇嘛
    • 達賴喇嘛尊者”3‧10″歷年演說
    • 達賴喇嘛尊者的談話、聲明和函件
    • 達賴喇嘛 談佛教的基本見解
    • 媒体专访达赖喇嘛
    • 達賴喇嘛 獎項與榮稱一覽表
    • 達賴喇嘛 英文著作名錄
    • 達賴喇嘛舉行”時輪金剛大法會”紀錄表
    • 達賴喇嘛客座《商業周刊》總編輯
    • 人性與世界和平
    • 藏傳佛教疑問解答120題
    • 西藏生死書
  • 关于西藏
    • 西藏簡史
    • 西藏國歌
    • 西藏國旗
    • 西藏的行政區劃
    • 西藏的山脈
    • 西藏的河流
    • 西藏湖泊
    • 西藏的氣候
    • 西藏的自然資源
    • 西藏的野生動物
    • 西藏的森林
    • 西藏人的姓氏
    • 西藏的飲食習慣
    • 西藏的房居
    • 西藏的婚姻習俗
    • 西藏的喪葬習俗
  • 行政中央
    • 藏人行政中央噶廈(內閣)
    • 最高法院
    • 西藏流亡藏人憲章
    • 西藏人民議會
    • 教育與學校
    • 藏人行政中央重要文件冊
    • 59年後的記事年表
    • 流亡歲月的大事記回顧
    • 流亡藏人分布圖
    • 藏人行政中央駐外機構
    • 虚拟参观
  • 西藏人权
    • 西藏人權與民主促進中心
    • 1994-1995 西藏人權狀況
    • 1997 西藏人權報告(概要)
    • 1999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0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2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3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4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5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6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7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2008 西藏人權報告 (摘要)
  • 西藏与国际
    • 西藏與世界
    • 世界人權宣言
    • 國際社會的關注與迴響
    • 聯合國1959年XIV 西藏問題決議
    • 聯合國1961年XVI 西藏問題決議
    • 聯合國1965年XX 西藏問題決議
    • 1991 聯合國有關西藏問題的決議
    • 1997 國際法學家協會的西藏研究報告
    • 2002 亞州公民社會論壇
    • 2003 美國對西藏宗教自由報告
    • 2004 各國對西藏人權報告
    • 聯合國人權考察譴責中國人權倒退 2005年
  • 联系我们
  • 網站
    • 最高法院
    • 选举委员会
    • 西藏人民议会
    • 宗教与文化部
    • 内政部
    • 财政部
    • 教育部
    • 外交与新闻部
    • 卫生部
    • 印度 德里
    • 美国 华盛顿
    • 瑞士 日内瓦
    • 比利时 布鲁塞尔
    • 日本 东京
    • 澳大利亚 堪培拉
    • 南非 开普敦
    • 台湾 台北
    • 残障学校
    • 社会资源开发基金
    • 藏人自愿服务团队
    • 藏语术语网站
    • 教育指导网站
    • 学习藏语网站
    • 世俗伦理网站
    • 西藏政策研究中心
    • 藏人行政中央电视台
    • 西藏博物馆
    • 西藏人民议会官网
    • 西藏企业家网站
    • 行政培训和福利协会官网
    • 雪域金融发展官网
    • 声援西藏官网
    • 中间道路官网
  • 虚拟参观

藏在靓丽数据后面的中国和西藏生态环境真相—中国和西藏自治区森林覆盖率的演变

西藏新闻社记者
9 years ago

文/王维洛(德国)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森林覆盖率的现状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被视为是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指标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成效的检验。西藏自治区森林覆盖率由1951年的不足1%提升到2011年的11.91%;中国森林覆盖率由共和国成立前的8.6%提升到2014年的21.63%。这样靓丽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是否能作为政策评估和决策依据?

一、七天之内西藏自治区的森林覆盖率增长百分之二点零三
2015年末和2016年初,西藏自治区的森林覆盖率忽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先看两则报道。

2016年2月21日《西藏日报》报道,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林业厅了解到,2015年自治区已完成国家下达的36.8万亩森林抚育任务。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林地面积17.8364万平方公里(为易于比较起见,本文中面积均用万平方公里表示),森林面积14.7156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11.98%,森林蓄积量22.62亿立方米。

七天之后,2016年2月28日新华社记者刘洪明在拉萨报道,西藏森林面积已达16.8486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14.01%,十余年间增加1.95万平方公里,森林蓄积量增长10.21%。新华社记者刘洪明的消息也是来自西藏自治区林业厅。

在短短的七天时间内,资料都是来自西藏自治区林业厅的背景下,西藏自治区的森林面积从14.7156万平方公里增长到16.8486万平方公里,增长了2.1330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11.98%增长到14.01%,增长了2.03%。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奇迹。

二、西藏1951年森林覆盖率不足1%,2011年提升到11.91%
比七天之内森林覆盖率增长百分之二点零三更加离奇的说法是,1951年西藏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到2011年提升到11.91%。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不断增长,被说成是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得好的重要佐证。

2011年7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据最新环境公报显示,西藏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基本没有受到污染,西藏基本保持了较为自然的原生状态,是世界自然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白皮书还特别指出:60年来,西藏森林覆盖率由和平解放时的不足1%提升到目前11.91%。这应该算是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了。

在《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发表两月之前,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张庆黎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白玛赤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文章,也把“森林覆盖率由不足1%上升到11.91%”作为“和平解放”前后巨大差别的对比实例之一。

同样根据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8.6%,到第八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束、2014年公布结果时为21.63%,森林面积208万平方公里。

一位名叫绿化家乡的细心的楼主早在2010年把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发表的森林面积记录下来,并累加在一起,得出的结果是全国森林面积238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24%,其中年西藏的森林面积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12%。西藏森林面积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与2016年2月21日《西藏日报》记者报道的森林面积14.71.56万万平方公里相差无几,与11.98%的森林覆盖率也不分高低。照此推理,这五年来,西藏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并没有实质性的增长。那么,中国特别是西藏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到底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呢?

三、魔鬼藏在细节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一共进行了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分别是:

  • 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3年至1976年,1977年完成统计汇总工作。
  • 第二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8年至1981年,1982年完成统计汇总工作。
  • 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从1984年至1988年,1989年完成统计汇总工作。
  • 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89年至1993年结束。
  •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4年至1998年结束。
  •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年至2003年结束。
  •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年至2008年结束。
  •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年至2013年结束。

在这之前,林业部曾在1962年全国各省(区、市)开展全国森林资源整理统计工作,对1950年~1962年12年期间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汇总。可以这么说,在1950年到1962年之间,没有全面的、系统的关于森林资源状况、增减的数据,全国只有30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有不全面的、不系统的资料。所以,汇总的结果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这一时段的全国森林资源状况。中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林业部长梁希在1950年说:“中国森林面积没有正确的统计。”这应该包括关于西藏1951年森林覆盖率不足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森林覆盖率只有8.6%的数据。从1962年到1973年开始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间又有11年的空白。
中国国家林业局把第八次调查结果中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绘制成图,如下:

201609261904finance2资料来源:《图解中国森林:森林覆盖率福建全国第一新疆垫底》,人民网-环保频道,2014年04月20日,http://env.people.com.cn/n/2014/0420/c1010-24918045.html

从两张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除第二次森林资源清查比第二次森林资源清查时略有下降之外,之后是一直持续稳步增长。比如森林覆盖率从第四次的13.92%增长到第五次的16.55%,增长了2.63%。
如果制作这两张图的是一位初中学生,这还是可以接受的成果。但是这两张图的作者是中国国家林业局,那么这两张图的错误就是数据作假、故意欺骗民众。

在1994年至1998年进行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时,当时的林业部即现在的国家林业局更改了森林资源清查的技术规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森林郁闭度标准由郁闭度0.3(不含0.3)下降到0.20以上(含0.20)。这一更改是在三年之后颁布的《森林法实施条例》才予以确认。关于面积,天然林面积不低于0.1平方公里,人造林面积不低于0.067平方公里,包括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乔木)、特殊用途林和竹林,而疏林地、灌木林地的内容都没有涵盖其中。

由于技术规定的更改,第五次和之后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所得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概念和之前第一次至第四次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概念是不同的,在第四次和第五次调查所得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之间不可以用直线连接,因为这个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规定的更改,本来不属于森林的面积在第五次和之后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就被当成是森林面积了。如果非要在第四次和第五次调查所得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之间用直线连接,那么必须对第一次至第四次的数据进行修正,按照第五次的技术规定加以补充;或者按照先前的定义对第五次和之后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修正。只有在相同的定义下,数据才能直接进行对比。

一位网友在百度知道栏目中指出,如果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使用第五次的技术规定,森林覆盖率应为15.12%,比原来公布的13.92%高出1.2%。如此看来,中国林业部不用任何劳动,只是通过技术规定的更改,就提高森林覆盖率1.2%。这个数据是否真实,笔者无法考证。

目前中国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把相当大一部灌木面积也计算在内。但是从发布的数据来看,应该是从第五次或者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开始将部分灌木面积计算在内,而且特别强调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这样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可以通过引入部分灌木面积而加以扩大。

同样,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也可以被包含和计算成森林覆盖率之内。这样本来已经很低的面积要求也就实际消失。

很可能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使用的技术规定与第五次也不同。森林覆盖率根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是13.92%,到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束变为18.21%,这个增长主要不是来自森林面积的真正增长,而是来自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定义的更改。

其实这种改变技术标准的手段在水污染治理上也用过。中国更改了饮用水源的技术标准,使得已经污染了的饮用水源直接变成“没被污染“的饮用水源,不合格的饮用水源变成了合格的可饮用水源。201609261904finance3过去三级水则属较重污染,只可作农业灌溉用水用;现在三类水属轻度污染,可以作饮用水源用。

过去四级水属重污染,化学需氧量(COD)大于8毫克/升,小于等于20毫克/升;现在被纳入可以当作饮用水源的三类水,化学需氧量的指标大于15毫克/升,小于等于20毫克/升即可,比过去重污染四级水的指标更加松宽。

就是说,许多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标准的水,按照过去的标准,水质都是不合格的,最多只能作为农业灌溉用水用。

正如德国人所说,魔鬼总是藏在细节之中。因此下面有必要谈一下最基本的问题,森林和森林覆盖率的定义。

四、森林和森林覆盖率的定义
4.1郁闭度
在介绍森林和森林覆盖率的定义之前,先介绍一个前面已经涉及的概念——郁闭度。
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即单位面积上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该面积之比值,用十分数表示。
郁闭度为1.0~0.9时为高度郁闭;
郁闭度为0.8~0.7时为中度郁闭;
郁闭度为0.6~0.5时为弱度郁闭;
郁闭度为0.4~0.3时为极弱度郁闭;
当林分郁闭度为小于0.2时为疏林。
郁闭度是森林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因子,也是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
对森林的定义不仅包括了对郁闭度的要求,还有对面积和树高等方面的要求。

4.2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关于森林和森林覆盖率的定义
森林是指面积在0.5公顷以上、树干高于5米、郁闭度超过0.1,或树木在原生境能够达到这一阈值的土地。
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与陆地总面积的比例。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森林这个定义也包括了诸如桉树这样的生态上毫无意义的经济林园,而受到如林木监察、拯救雨林等许多非政府组织的反对。在2015年在杜拜举行的世界林业大会上,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出呼吁,要求更改定义,将生态上毫无意义的经济林园排除在森林定义之外。
在德国的森林定义的定义中,把经济林园和苗圃等排除在外。

4.3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森林和森林覆盖率的定义
森林是指一片封闭的树木地,树木高度超过5米(在极地地区:3米,在热带地区:8-10米),树冠关闭。树干高度超过5米,郁闭度超过0.4。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关于森林的定义比较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更为严格。

4.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森林是面积至少0.05到1公顷以上,郁闭度超过0.1到0.3,树木高度超过2到5米以上的林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关于森林的定义比较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更为松宽。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关于森林和森林覆盖率的定义
国务院2000年1月29日发布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第四章第二十四条
森林法所称森林覆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

与联合国几个下属组织的定义相比,中国的定义有如下几个中国特色:

  • 第一:中国没有最小面积要求,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可以都被计算在森林覆盖率之内。森林与农田或其他土地利用被重复计算。例如,2009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国土利用资料,森林面积为174.91万平方公里(相应的森林覆盖率为18.22%);而第七次森林资源调查的结果,森林面积为19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20.36%。未被国土资源部认可的森林面积高达20.09万平方公里,这些不构成森林的 “森林面积”增加了2.14%森林覆盖率;
  • 第二:中国没有树干高的要求,灌木也可以被计算在森林和森林覆盖率之内,但多少灌木面积可以被计算在森林覆盖率之内,权利在中央政府;
  • 第三:规划的宜林地也可以被计算在森林和森林覆盖率之内,这个规划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到规划。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规划宜林地,来扩大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
  • 第四:中国的郁闭度虽然比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定义要求高,但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要求低。中国的郁闭度由0.3(不含0.3)下降到0.20(含0.2),是一个从严格向松宽变化的过程。韦希勤在《森林覆盖率有关问题探讨》一文中建议,不要再将郁闭度的要求降低,这样不利于森林结构和资源的改善。
  • 第四:中国森林面积的大小最终是政府说了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将自己规划的宜林地划入林地范畴,参与森林覆盖率的计算。而哪些灌木地可以划入林地范畴,则是由中央政府特别规定;
  • 第五:上报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都需要经过地方党委的批准。不是资源清查所得的数据说了算,也不是根据卫星照片所得的数据说了算,而是地方党委、政府最后说了算。西藏自治区林业厅长雷桂龙在《西藏自治区第二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新闻发布稿》中特别指出::我区从2012年开始,开展了新一轮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目前各项调查任务已全面完成,调查成果于2015年2月6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现将我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有关情况通报如下。”张华龄也指出这个问题:“地方干预调查成果的上报,使某些局部的森林资源失实。”

这里介绍一下作者本人所经历的两件事。第一件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使用航空照片来获取土地使用情况的资料,但是由航片所得的农田面积比数据统计中的数据要大许多。当时是按农田面积缴纳农业税,地方政府不同意采用航片所得的数据,所以各种规划包括五年计划都只能按照地方政府同意的虚假数据来做。第二件事:三峡工程移民安置需要可开垦的农田,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长李伯宁根据统计数据得出有三百八十九万亩可开垦的荒地,而实际可开垦的荒地不到三十万亩。三峡工程决策是在李伯宁的错误数据上得出的移民可以就地安置的结论做到,决策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 第六:中国对森林和森林覆盖率的定义得不到其他行政部门和科学工作者的认同。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森林面积总是不一样,如把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森林面积当真,中国各种土地利用总数比国土面积还大。何凡能等在《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一文中指出,对历史时期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推算,已经很难利用《国家森林清查主要技术规定》,因此,其文章中所指的森林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大致可以理解为有一定面积的有林地。什么是森林,用中国最流行的话说,你懂的。

4.6德国关于森林的定义
世界上各国关于森林的定义差别很大。韦希勤指出,森林植被保护得好的国家,森林的定义严格;而森林植被保护得不好的国家,森林的定义相对松宽。
德语森林一词是指一个很大的地区,相对密集地生长了很多数树,组成一个封闭的生态群落或生态系统。
联邦森林法第二条规

定了森林的定义,森林是被指种植森林植物的土地,也包括被采伐了或间伐了的森林,林中道路,森林分隔和保护带,林间空地,林间采光处,林间草地,野生动物进食地,木材集散地,以及和森林相关并为之服务的用地。
比较特别的是,联邦森林法特别规定下列土地利用不属于森林:

  • ——以短期获得木材为目的而种植的林地,这些树木的生存期不超过20年的;
  • ——土地上有树木,但同时又经营农业的;
  • ——在建成区中的小块林地,树苗圃,行道树,灌木丛;
  • ——圣诞树种植园、装饰树种植、属于居住区的公园。

对比中国和德国的森林定义,可以看出两国不同的取向。德国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把没有生态功能的林地排除出森林面积,同时也保证了森林覆盖率的质量;而中国则是想方设法“植数造零”,把尽可能多的土地面积计算在森林面积内,以此提高森林覆盖率,来炫耀所谓的成绩。

五、中国的完整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和最稳定的陆地生态系统。它的功能有如,提供燃料、提供木材、涵养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淨化空气、减轻雾霾、美化环境、预防灾害等等。现在人们对森林的吸碳、制氧功能愈来愈重视。同时森林也是是陆地上最大的物种基因库。因此,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森林覆盖率的现状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被视为是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指标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成效的检验。前面已经谈到,世界上的关于森林和覆盖率的概念颇多,此森林非彼森林,昨日之森林非今日之森林。

到底森林是什么?识字的中国人都知道。森林由五个木组成。仓颉造字,有木、林和森这三个字。木字中间是主干,下面是树根,上面是树枝树叶。独木不成林。很多树在一起,就是林,林由两个木组成。三个木就成森,而且是两个木在下,一个木在上,表示很多很多树,而且很高大。森林由五个木组成。词源解释森林为:“乔木丛生而众多者”。众多植物在森林群落中互为依存、互为支撑,自然地组成多层次,如树冠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等。而人工造林、经济园林则缺乏层次。

绿色和平组织提出一个完整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完整森林的地区有下面的定义:
首先是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林地;
其次在近30年至50年内,没有受到明显人为活动的干扰,干扰既包括砍伐、烧荒等林业活动,也涵盖修建道路、居民点、水渠、管线等基础设施;
第三是森林的线性尺度不低于10公里,也就是说在森林斑块中,要能够容纳得下直径不小于10公里的内接圆。

根据卫星照片判读,中国的完整森林总面积只有8.5317万平方公里,仅占国土面积的0.89%!面积最大的一块“完整森林”,其主体部分位于西藏墨脱县、错那县和隆子县等地,面积为1.1459万平方公里。

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的资料,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1.63%,而能符合绿色和平组织定义的完整森林总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0.89%,从中可以看出两个定义之间的巨大区别。

六、森林覆盖率和降雨量的关系
波兰波兹南工业大学研究了森林覆盖率和降雨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的结论:当森林覆盖率在0%至50%之间,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0%,年平均降雨量增加16毫米。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葛全胜等也研究了1950年到1999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和降雨量的关系,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1950年的8.6%增加到1989至1993年的13.9%,到1999年的16.8%,中国的年平均降雨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葛全胜等推测,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存在问题是一个主要原因。

2009年秋至2010年云南省发生大旱。根据中国2006年森林调查统计,云南省森林覆盖率50%,位于全国第七。森林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同时具有减少自然灾害发生和减轻自然灾害程度的功能。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森林覆盖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生态环境就会明显改善;如果森林覆盖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生态环境就会进入良性循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和洪涝灾害,发生次数会大大减少,严重程度也会降低,根本不可能出现严重旱灾和洪涝灾害交替发生的情况。为什么森林覆盖率高达50%的云南省会发生如此严重的旱灾呢?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沈孝辉所说,洪涝等自然灾害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森林质量太差。有人把大旱的原因之一归之于云南省大量引进和种植桉树。生态学专家对种植桉树多持否定态度。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段昌群教授认为:“桉树水土保持和自我更新能力差,对原生物种有极大排抑性,对环境不友好。大面积连片种植,很容易导致土地贫瘠,造成原生物种衰减、退化等严重生态问题,形成‘绿色荒漠化’。”目前中国有桉树面积高达4.4万平方公里。在21.63%的森林覆盖率中起码有0.45%是没有任何生态价值的桉树林地。中国还有许多橡胶林、水果林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林。到第八次森林普查时,中国人工造林的面积已经高达66.4336万平方公里,相应的森林覆盖率为6.9%。这样的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对于增加降雨量当然没有任何帮助。

七、印度控制区对西藏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影响
计算西藏的森林和森林覆盖率比较复杂、比较困难,因为部分地区在印度控制之下。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雷桂龙于2015年4月8日在西藏自治区第二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的新闻发布稿中介绍说:本次调查成果显示,在全区120.2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区域内,林地面积1949.40万公顷,森林面积1684.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4.01%,活立木总蓄积209024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08581万立方米。森林中天然林占绝对优势,占森林面积的99.23%。
森林面积1684.86万公顷除以120.21万平方公里,得14.01%的森林覆盖率。

西藏自治区120.21万平方公里(中国政府网说122.84万平方公里,维基百科说120.24万平方公里,百度百科说120.22万平方公里)包括了印度控制的藏南地区,森林面积1684.86万公顷也包括了藏南地区的森林面积。
维基百科是这样介绍藏南地区的:“藏南特指中印边界东段印度称阿鲁纳恰尔邦大部分的地区。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包括了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及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国土。该地区被麦克马洪线所切割,按当前中国内地出版的地图计算,藏南印占区面积约为6.5万平方公里。”“藏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笔者2015年到印度旅游,途中观看了关于阿鲁纳恰尔邦的电视介绍片,对森林植被的保护印象深刻。

按6.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90%的森林覆盖率计算,藏南地区的森林面积在5.85万平方公里。

王景升等在《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一文中指出,据2001年西藏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西藏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6.5789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分面积占50.98%,灌木林面积46.12%,其余为火烧迹地和宜林荒山、沙荒地等。活立木总蓄积22.9亿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占活木总蓄积的98.76%。西藏森林(有林地)覆盖率为6.88%,灌木林覆盖率为6.22%。在西藏总面积中印度控制9万平方公里我国领土,印控区域中有林地面积5.4万平方公里,印度控制我国森林蓄积占西藏西藏总蓄积47.2%,即印控我国国土中含有大面积的森林。

根据2001年西藏森林资源清查的资料,西藏的有林面积合计8.4514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分面积8.4450万平方公里,经济林0.0064万平方公里。另外有灌木林地面积7.6462万平方公里。这8.4450万平方公里的林分面积中减去印度控制区内的5.4万平方公里,实际还剩森林面积3.0450万平方公里。

假设从1951年到2001年印度控制区内的森林面积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依然是5.4万平方公里,仅仅是由于这片森林面积的存在,1951年西藏的森林覆盖率即可达到4.5%。

在完整森林一节提到的中国的完整森林总面积只有85317平方公里,显然是没有把印度控制区内的森林面积计算在内。

中国目前仅有的最大一块完整森林位于西藏东南地区,面积为11459平方公里。根据绿色和平组织在近30年至50年内没有受到明显人为活动的干扰的定义,这片森林在1951年也应该存在。这片最大的完整森林加上印度控制区的森林,1951年西藏的森林覆盖率接近5.5%。

那么1951年西藏的森林覆盖率到底应该是多少?

“西藏自治区的森林,在新中国成立前从未进行过全面的资源调查,因此,对森林资源状况是不清的。”中国国家局的网络中国林业网刊登的《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清查体系沿革》一文是这么回答的。

中华民国时期也有森林面积的统计资料,但是这些数据的准确程度不高。1947年国民政府发表了《中国森林资源统计汇编》并同时指出:“唯上列数据,仅限于已经勘查之较大林区。其零星段落,面积不过数十方里之小林,多未计及,或林区广阔,勘查未及全部者,亦只记其有记载之地区。可见当时对森林的要求颇高,面积不过数十方里(一方里等于25公顷)的森林,都只算是小林,很多没有统计在内。再者,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发生很大的变化,行政区域界线也发生很大变化,而森林面积多分布在行政边界地区,统计资料资料的换算相当困难。但是还是有一些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

马忠良等在《中国森林的变迁》一书中对中国历史上的森林面积和森林复盖率进行研究,被称之马氏数据覆被率。根据马氏数据覆被率,1949年西藏的覆被率为5.1%,而不是不足1%。这和前面的估计“1951年西藏的森林覆盖率接近5.5%”较吻合。

根据1947年国民政府发表的《中国森林资源统计汇编》和行政边界修正,何凡能等认为1949年西藏的森林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1.2%。显然何凡能的数据中并没有把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藏南地区的森林面积计算在内。如果把藏南地区的森林面积计算在内,森林覆盖率达5.7%。现存的完整森林面积1.1459万平方公里,应该是1949年的1.49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的主体。

1963年林业部公布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的资料:西藏森林面积0.71万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量17502万立方米,相应的森林覆盖率不到0.6%。林业部工程师张华龄指出1963年林业部数据的错误:根据1973年开始1976年结束的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西藏的森林面积11.9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量143626万立方米。两个数据对比,“分别少估了15.9倍和8.2倍。

1951年西藏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应该来自林业部1963年的这个数据。

1963年林业部关于西藏森林面积只有0.71万平方公里显然是错误的,至今西藏还有中国最大的完整森林1.1459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个森林就已经存在,可能面积更大。何凡能等认为1949年西藏森林为1.49万平方公里,是0.71万平方公里的两倍。最后,藏南地区还有5.4万平方公里的森林。

八、西藏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演变
1973年至1976年开展的全国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1977年完成统计汇总工作。这次调查,对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区用卫星照片和相邻的地区进行了对比估测。所公布的数据比较准确,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都包括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度控制区。

高述超、王景升在2007年发表的《西藏森林资源的现状分析》中公布了下面的数据:

  • 1977年,西藏的有林地面积6.3203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分地6.3203万平方公里,无经济林,无竹园,森林覆盖率为5.25%;
  • 1991年,西藏的有林地面积7.1699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分地7.1689万平方公里,经济林0.0010万平方公里,无竹园,森林覆盖率为5.84%;
  • 1997年,西藏的有林地面积7.2877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分地7.2867万平方公里,经济林0.0010万平方公里,无竹园,森林覆盖率为5.93%;
  • 2001年,西藏的有林地面积8.4514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分地8.4450万平方公里,经济林0.0064万平方公里,无竹园,森林覆盖率为11.31%。

西藏的森林覆盖率从1997年的5.93%上升到2001年11.31%,这个增幅出奇的大,对比西藏的林分地面积从1997年的7.2867万平方公里增长到2001年8.4450万平方公里,其增幅远远赶不上森林覆盖率的增幅。这是因为在2001年的11.31%的森林覆盖率中包含的不仅仅是林分地所占的比例,也包括部分灌木林地所占的比例。

高述超、王景升在同一篇文章中称,2001年西藏的森林面积为8.4450万平方公里,与林分地面积相同,给出森林覆盖率为6.88%。森林覆盖率11.31%与森林覆盖率6.88%之间的差额4.43%。这增加的4.43%森林覆盖率是部分灌木林地等被计算在内的贡献。被计算在内的灌木林地等多达约5.438万平方公里。当时西藏共有灌木林地7.6462万平方公里,还有将近1.80平方公里灌木林地尚未被计算在森林覆盖率之内,为将来西藏森林覆盖率的“持续发展”留有余地。

这里要指出的是,高述超、王景升文章数据背后的西藏自治区的面积和西藏林业厅长所说的120.21万平方公里略有出入。

九、中国科学院《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
2015年7月中国科学院完成了《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中的西藏高原实际上就是西藏自治区。评估报告对西藏的西藏自治区的森林面积变化有如下的描述:“从1950年到2010年的60年间,西藏高原森林历经了采伐(1950-1985)、采伐与造林并存(1986-1998)到近10年(1998-2010)来以保育和恢复为主的转变过程(包维楷等,2002a),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实现了双增长。”

从1950年到1985年,西藏自治区的森林历经了采伐,高原森林资源急剧下降。1977年,西藏的有林地面积6.3203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5.25%,应该是历经了长期采伐的结果,由此推测,1951年的森林覆盖率应该在远5.25%以上。

评估报告中还有另外一段文字:“在1990年代以前,西藏高原森林资源整体上是急剧缩减的,表现为森林面积的减小和蓄积量的显著降低。建国初至1980年代,森林面积基本稳定,1980年代至1998年,森林面积大幅下降。1998年后无论从西藏高原整体还是局部各区来看,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例如,西藏森林面积由1997年的728.8万公顷增长至2013年的1471.56万公顷,而蓄积量也从1997年的20.9亿立方米增长至2013年的22.62亿立方米。”

这段评价和上一段评价是矛盾的,上一段说从1950年到1985年历经了采伐,这一段又说建国初至1980年代,森林面积基本稳定。不过两段评价都没有认可这么一个数据,即建国初西藏森林覆盖率不足1%。

这段评价说,1980年代至1998年,西藏森林面积大幅下降。但是从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来看,1977年,西藏的有林地面积6.3203万平方公里;1991年,西藏的有林地面积7.1699万平方公里;1997年,西藏的有林地面积7.2877万平方公里。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显示,西藏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根本不是大幅下降。无法确定是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资料有错还是《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的描述有错。

最后,中国科学院的《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说,1998年后无论从西藏高原整体还是局部各区来看,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例如,西藏森林面积由1997年的7.288万平方公里增长至2013年的14.7156万平方公里,而蓄积量也从1997年的20.9亿立方米增长至2013年的22.62亿立方米。

关于西藏森林面积由1997年的7.288万平方公里增长至2013年的14.7156万平方公里的增长,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其中起码有5.438万平方公里灌木面积被计入森林面积。表面上,1998年后西藏森林面积大涨,增加了102%,但是木材蓄积量却增长缓慢,从1997年的20.9亿立方米增长至2013年的22.62亿立方米,只增长了8.2%。这就证明了在这森林面积的增长中都是没有木材蓄积量的灌木地。

张宪洲等在2015年发表的《青藏高原生态变化》一文中,也赞同1950年至1985年西藏高原森林历经了采伐的说法。

十、一个没有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官方和学者发表的数据中,都没有公布或者引用1951年前西藏地方政府的关于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资料,这是一个很大的缺失。

网上有这么一组资料:
“據西藏流亡政府統計﹕西藏森林面積為二十二萬一千八百平方公裡,到一九八五年下降到十三萬四千平方公裡。綜合中共統計或公布的有關資料﹕西藏森林覆蓋率百分之六,其中所謂的西藏自治區為9480萬畝,木材蓄積量達14僱萬立方米。其他劃並中國省份和另立行政地區的康區和安多地區森林資源中﹕北部康區和安多青海湖地區(青海省)為2133萬畝,安多拉卜愣和卓尼等地(劃並甘肅)為887萬畝,蓄積量1247、7萬立方米;安多阿壩地區(劃並四川)1763萬畝,森林蓄積量為26573萬畝;康區甘孜和木裡地區(劃並四川)2743萬畝,森林蓄積量為50524萬立方米;康區迪欽地區(劃並雲南)1231萬畝,森林蓄積量16526萬立方米。”

这里所说的西藏,要比西藏自治区的范围大许多,还包括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和云南省的部分地区。至于这二十二萬一千八百平方公裡的森林具体分布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候的资料,文章没有提及。从森林面积从二十二萬一千八百平方公裡减少十三萬四千平方公裡,减少了将近百分之四十,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希望在后续的文章中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十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西藏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演变
2003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白皮书。白皮书说,通過對西藏天然林資源的有效保護和植樹造林,西藏的森林覆蓋率不斷增加,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5.93%,對生態環境改善起到了積極作用。據有關部門監測,由于人工植被增加,西藏的風沙天氣明顯減少,如:目前拉薩比三十年前減少了32天;日喀則比三十年前減少了34天;澤當比三十年前減少了32天。

2003年的《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中西藏森林覆蓋率5.93%的数据来自1994年至1998年结束的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资料,也是高述超、王景升一文中1997年的森林覆蓋率。高述超、王景升一文中2001年的森林覆蓋率11.31%是来自1999年开始至2003年结束的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在发表《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白皮书时,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的统计资料尚未发表。

2011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称,西藏森林覆盖率由和平解放时的不足1%提升到目前11.91%。

对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2003年和2007年的白皮书,西藏的森林覆蓋率从2003年的5.93%上升到2007年11.91%,四年时间内西藏的森林覆蓋率翻了一倍,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里面肯定有猫腻。据说当时的总理温家宝的脑袋就象个计算机,装有很多数据,可惜他没有发现手下的新闻办公室出现的数据错误。

2015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称,据2014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西藏森林覆盖率已达11.98%,森林面积14.7156万平方公里,森林蓄积量22.62亿立方米,天然林蓄积22.61亿立方米,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每公顷267立方米,重点公益林面积1011.27万公顷。

对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2007年和2015年的白皮书,西藏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11.91%增长到2015年的11.98%,八年时间内机会没有什么变化,不知道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及西藏林业厅在这八年时间内都干了一些什么工作。也许是李克强总理对数据不感兴趣,没有从数据中发现,他的部下不干工作。

十二、西藏森林覆盖率是11.98%还是14.01%?
下面把全国第五次至第八次森林资源普查关于西藏森林覆盖的数据放在一起:

  •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1994年至1998年结束):西藏西藏森林覆盖率5.93%
  •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1999年至2003年结束):西藏西藏森林覆盖率11.31
  •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2004年至2008年结束):西藏西藏森林覆盖率11.91
  •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2009年至2013年结束):西藏西藏森林覆盖率11.98

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西藏森林覆盖率不是持续、稳步地发展,而是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可以看出这些数据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那么2016年2月28日新华社记者刘洪明报道的森林覆盖率达到14.01%,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西藏自治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4.01%,这是来自西藏自治区第二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这个森林覆盖率14.01%在2015年4月8日西藏自治区政府林业厅就已经发表过。但是这个数据在五个月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并未采用。只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林业厅把它拿出来再炒一番罢了。

这个更加靓丽的森林覆盖率来自西藏自治区第二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在中国,全国森林资源普查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有本质区别的。

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又称一类清查)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利用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数据为准;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又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资源调查,以省、市、自治区的林业厅发布的数据为准。由于这是规划设计调查,规划设计的林业用地、规划设计的农田林网,规划设计的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规划设计的人工林、经济林园等等都计算在森林覆盖率之内。如前面所说,西藏还有大片的灌木林尚未计算在森林森林覆盖率之内,还有发展的空间,在二类调查时均可计算在内。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森林覆盖率
民国政府1947年公布的森林面积82.802万平方公里,换算的森林覆盖率为8.7%。这是一个低估的数据,因为面积不过数十方里的森林都未计算在内。

1950年国家林垦部公布的全国森林面积为50.390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18%;

中国林业部的《中国林业年鉴》(1949至1986)全盘照搬民国政府1947年公布的森林面积82.802万平方公里,计算森林覆盖率为8.6%。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上半叶,中国重视拨乱反正,林业部组织各省林业部门重新推算,得出的结论是1949年中国的森林面积约为120.000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12.5%。
何凡能等修订的1949年中国的森林面积约为109.01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11.3%。

林业部资源和林政管理司编辑的《当代中国森林资源概况》(1949/1993)(北京,1996)给出的森林覆盖率为11.8%。

樊宝敏、董源2001年7月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上发表的《中国历代森林覆盖率的探讨》一文中写道:“经估算,1949年中国森林覆盖率12.5%”。

胡鞍钢在《生态文明建设现行者:中国森林建设之路(1949-2013)一文中指出,1949年中国森林覆盖率12.5%。

浙江大学环境保护教科书第三章第四节中指出:“1949年我国森林面积为1.87亿公顷,覆盖率13.0%。70年代减少到1.8亿公顷,覆盖率12.7%。到80年代末,覆盖率上升到12.98%,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

中国学者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森林覆盖率,是因为建国以来,中国的森林几次经历浩劫,虽然每年人工造林数量很大,但成活率不高。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森林覆盖率为8.7%,或者更低的5.18%,就无法解释中国森林几次经历浩劫的历史事实。所以他们要修正这个数据。但在一个不能说“今不如昔”的社会里,能指出“到80年代末,覆盖率上升到12.98%,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是在目前状态下能走出的最大步子了。

十四、全球森林监测地图上和卫星照片上的中国森林覆盖率
2014年2月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联合谷歌公司等上线了一款名为“全球森林监察”(Global ForestWatch,以下简称GFW)的交互地图网站。它可以实时显示全球森林的覆盖情况。这幅地图的数据有多个来源,其中包括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森林覆盖率数据。有人说,“这真是一幅令中国人悲伤的地图。”这是一幅彩色地图,分深绿丶浅绿丶灰绿,表示不同百分率的森林覆盖率,令人悲哀的是,中国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净!

根据GFW的统计,2001-2012年间,中国森林的损耗面积位列全球第六。中国期间共失去约6.113万平方公里的林地,而新增的林地面积仅约损失份额的1/3。

2001-2012年间,是中国第六次(1999年至2003年结束)到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2009年至2013年结束)的时间,从中国林业局发表的数据中看不到森林面积的减少,看到的只是增加,中国森林面积从175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8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18.21%增长到21.63%。

2001年出版的《中国之毁灭——中国生态崩溃紧急报告》一书中郑义以森林之毁灭一节开始。面对“全球森林监察”的高空地图,郑义感慨万分:“有人说这幅NASA的全球森林监察图真一幅令中国人悲伤的地图。但我不悲伤,早就悲伤过了。我很高兴,我为中国的森林已经坚持不懈地呼吁三十多年了。三十几年在一个人有限的岁月中不算短,一切好话丶坏话丶尖锐的话丶恳求的话都说尽了。但我面对的,永远是一个听不到回声的中国。现在好极了,一幅高空地图揭穿了一切谎言,也摘掉了我“杞人忧天”的帽子。”

十五、结束语
文章写得很长,也写得很累,但还是有许多疏漏处,请读者多加原谅。

1969年3月到北大荒插队落户。当时天气很冷,老乡们对这么多知识青年的突然到来,根本没有什么准备。为解决取暖问题,生产队组织知识青年去砍伐林场的树木,后来又以知识青年的到来,人口增加,要求开垦湿地。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与天斗与地斗,对中国生态环境破坏甚大,至今没有人讨论这个问题。

1977年恢复高考,进入南京大学地理系学习。当时的课程有植物学,环境保护学等,郁闭度是一个要死记硬背的概念,森林的郁闭度要求是0.4,因为郁闭度高于0.3又不包含0.3的只有0.4。1985年到德国留学,生态环境学是很重要的课程。和中国不同的是,德国生态环境学中重视生态群落,生态系统。森林可以是一个生态群落,也可以是生态系统,但绝不是孤立的个体。生态环境学的毕业考试是口试,教授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自然森林和人工林的区别,对这个问题认识特别深刻。下乡时去过大小兴安岭,领略过林海的景观。2006年从德国回到下乡的北大荒,听说当年的林区都成了资源匮乏型和资源枯竭型的地区。改革的春风没有吹到的地方,砍伐的大风早已来到。

这里把文章总结一下:

  • 第一:1951年西藏森林覆盖率不足1%,是完全错误的信息。1951年西藏的森林面积起码有1.23万平方公里,外加印度控制区内的5.40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总计6.63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5.7%。1950年至1985年西藏高原森林历经了采伐的减少是对历史的正确描述。
  • 第二:与西藏高原其他地区相比,西藏自治区的森林资源相对保护得比较好,这里还留有目前中国最大的一片完整森林。西藏自治区的森林资源得以保护的另一个原因是,其森林资源的主体分布在印度控制区内。
  • 第三: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普查,西藏森林面积14.7156万平方公里,西藏森林覆盖率11.98%。由于森林定义的更改和放宽,在这14.7156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中,起码包含了近5万平方公里的灌木林地。对比1951年,西藏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在数量上略有增加,但总体没有实质性改善。
  • 第四:中国1949年的森林覆盖率最低为13%。
  • 第五: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普查,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为21.63%。其中起码包括有6.9%的人造林地和2.14%的重复计算的土地。由于目前的森林定义比1949年的森林定义松宽许多,虽然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实质性有所下降。
  • 第六:如果把森林定义放宽而得到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在数量上的增加,看作是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标志,就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最后,感谢中国和海外的许多科学工作者,他们以各种方式把关于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真相告诉国人。他们提供的文章,是本文最主要的资料来源。

 

來源:博訊

焦点新闻

驻澳洲办事处联合各界纪念西藏自由抗暴 66 周年

March 9, 2025

藏人行政中央缅怀 1989 年拉萨抗暴运动中牺牲的英烈

March 8, 2025

司政边巴次仁对印南拜拉库比藏人社区的寺院和学校进行视察

February 14, 2025

西藏前政治犯朗吉在 2025 年日内瓦峰会上作证

February 14, 2025

头条新闻

达赖喇嘛尊者在印南为数万信众传授白度母长寿灌顶

司政边巴次仁对印南拜拉库比藏人社区展开第二次访问

日本藏人纪念《西藏独立宣言》发布 112 周年

澳大利亚藏人青年领导力和宣传技能培训会议在悉尼蓝山召开

新聞訊息

新聞總覽
评说西藏
世界-西藏
境內藏人的自焚事件
西藏通訊(期刊)
書籍資料
图片新闻

关于西藏

西藏簡史
西藏國歌
西藏國旗
西藏的行政區劃
西藏的山脈
西藏的河流

行政中央

藏人行政中央噶廈(內閣)
最高法院
西藏流亡藏人憲章
西藏人民議會
教育與學校
流亡歲月的大事記回顧

西藏人权

西藏人權與民主促進中心

西藏与国际

西藏與世界

© 2023 藏人行政中央官方中文網 •  隱私政策

西藏之頁網域名稱更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