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多維新聞
1960年建立的西藏兒童村 (Tibetan Children’s Village),免費提供藏族兒童與青少年傳統及現代教育課程,照料超過6,000千名藏族學童,學生畢業後,可選擇工作或報考印度各地的大學。然而, 即使學生學習熱情不減,但兒童村面臨的師資缺乏、學生數不確定等問題,卻影響著學童的學習質量。
位於印度的西藏兒童村是一個註冊的非盈利組織,前身為“西藏難民兒童託兒所”,由達賴喇嘛的姐姐達拉才仁卓瑪負責,1964年達拉才仁卓瑪逝世後,由達賴喇嘛的妹妹吉尊貝瑪接手,直到2006年才由次旺益西接棒擔任校長。
兒童村的學生從幼稚園到12年級均有,大都?父母不在身邊的孩童,有的家長將孩子送出西藏,讓他們在印度接受更完整的藏族教育,有的父母則在流亡中死亡, 或帶著孩子到印度後,自己又返回西藏;兒童村也招收在印度出生的藏族孩童。目前全印度有5個兒童村,另有其他14個分支如職業訓練中心、寄宿學校、日間託 兒所、青年接待所與老人院等,由於印度政府在安置流亡藏人時,實行“大分散,小聚居”的策略,因此兒童村與分支學校也散佈在印度各地,大都實行集體住宿的 管理方式。
教師身兼養父母
多維記者到訪的達蘭薩拉西藏兒童村總部,教室與住宿家庭遍佈整個山頭,占地約50公頃,擁有學生2,000人。上午時分,學生們均在教室上課,藏語朗誦聲不絕於耳,這些學生裏,許多人的父母不在身邊,因而造就了兒童村特殊的住宿家庭制度。
兒童村的半山腰上,座落一戶戶的住宿房屋,踏進屋內,首先可見到一個客廳,客廳中掛著達賴喇嘛母親德吉才仁、姐姐達拉才仁卓瑪與妹妹吉尊貝瑪的照片,孩子 們在大廳中吃飯與寫作業。面向大門的牆左右邊各開了一扇門,分別是男孩與女孩的房間,一個房間約擺了6副雙層床,有的床睡兩名孩子,每個床的棉被都整整齊 齊,上頭放了一個娃娃。
西藏兒童村總部校長次旺益西表示,村中6歲至14歲的學童會安排住進住宿家庭中,一個家庭約住35個孩子,每個家庭都安排一位養母,由學校老師擔任,與孩 子們一起住,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有需要的話,有的家庭會另外安排一位養父,協助養母,年紀較長的孩童也會幫忙照顧年紀較輕的孩子。
至於5歲以下的孩子,則統一住進幼稚園中。幼稚園的廁所乾淨,架上的杯子與牙刷也排得非常整齊,看得出兒童村重視孩童的日常規矩。幼稚園的小朋友相當熱 情,樂於分享手中的零食,也不時查看記者手中的照相機拍了什?。在幼稚園工作5年的園長NC說,自己從小在兒童村長大,和同一住宿家庭的成員培養出良好感 情,因此大家庭的生活對她來說有特殊意義,如今選擇回到兒童村服務,可愛的小朋友們令她不覺辛苦,對於這份工作,她樂在其中。
目標接軌現代教育
山的另一頭可見到兒童村的高中,附屬了兩棟女生宿舍與兩棟男生宿舍。兒童村的學生高中畢業後,可參加印度全國大專院校統一考試,進入大學就讀。西藏兒童村 總部校長次旺益西介紹,除西藏文化、宗教等課程外,兒童村也有數學、科學、化學等現代課程,重要的英語課,更是從一年級就開始教授,八年級起,學生開始學 習印度文。
在記者參觀兒童村圖書館時,一群中年級的學生正在圖書館閱讀英語故事書,圖書館中大部分?英文書,也有藏文與中文書籍,所有的書都來自捐贈。10歲的布殊措認真地逐字念著書中的英文字句,他表示,能閱讀喜歡的故事書,令他覺得學英文很有趣。
次旺益西表示,兒童村強調人文價值,強調藏族文化的延續,但也視現代教育?重要的一環,如何兩者兼顧,對兒童村來說是項挑戰,兒童村正朝更完善的課程、更 好硬體設備的目標邁進。此外,兒童村也重視中文教育,“尤其是從西藏來的學生,多少會一些漢語,我們希望他們不要忘記漢語。” 次旺益西說
由於藏族學生在兒童村畢業後,進入印度大專院校時,幾乎不再有機會學習藏族文化,因此目前兒童村正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籌措興建第一所大學,預計可容納 3,000名學生,大學課程仍延續兒童村的宗旨,即顧及傳統與現代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現代知識時,也不忘充實藏族傳統文化的涵養。
兒童村的挑戰
次旺益西指出,兒童村的學生均渴望學習,尤其是從西藏過來的學生,都把這裏的學習視為一生一次的機會。
只是,學生的熱情還需要良好的師資、硬體與經費來支援。次旺益西坦承兒童村教師的素質與專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其中,漢語教學的師資更是缺乏。
“‘西藏流亡政府’原預計讓流亡小區的所有學校都開設中文課,但難處是,難以找到合適的教師。”次旺益西表示,兒童村的師資是根據印度政府的標準,至少需 大學畢業、取得教師執照,此外也接受義工教師,但這類教師最大的問題是簽證,通常都會面臨簽證到期,必需出境的問題。
“西藏流亡政府”外交部中文組發言人桑傑嘉點出另一個難處:兒童村也面臨來自中國藏區的壓力。他表示,在中國的藏族父母,不希望孩子“漢化”,因此將小孩送到印度接受藏族教育,但兒童村卻開設中文課程,令藏族父母擔心小孩會變漢人。
除此之外,兒童村的電腦數量也明顯不足。目前學校配備40台電腦,可聯機網路,但以2,000名學生的學校來說,電腦明顯不夠,次旺益西坦承,學校的硬體設備需升級。
在兒童村的各類文宣上,可見到呼籲捐款的說明。兒童村?非盈利組織,因此經費來自各界的援助,其中51.5%來自國際兒童村組織(SOS Association),27%來自其餘組織,13%來自世界各地的個人贊助,剩下?藏人的捐款,目前兒童村的宣傳重點在個人捐款者,希望每人每月能提 供每位孩童40美元或30歐元的資金。次旺益西表示,兒童村每年的花費超過600萬美元,因此兒童村確實在經費上面臨困難,而應變方法就是凡事簡單化,也 盡可能向各組織提交教學計劃,爭取經費。
此外,兒童村也有著學生數不確定的問題。兒童村每年平均有800名新生,但根據西藏情勢的穩定與否,新生的人數也隨之變動。2008年兒童村的新生數大幅 降為255人,所有都是3月拉薩騷亂前進入兒童村的人,2009年新生數仍受影響,僅為163人,今年至今為止只有76人,次旺益西說,新生數的不確定 性,對學校教學方針的制訂與營運都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