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2015年4月12日,又是一個春光明媚的好天氣,達賴喇嘛尊者驅車前往昭和女子大學。尊者的座車抵達後;聚集在外等候尊者的許多信眾虔誠的合十恭迎、並揮手致意。
九點三十分整,尊者步上法座,現場已擠滿了2100名等候聆聽法語的信眾;包括370 名韓國人、120名蒙古人和1000名華人,大多是來自台灣,還有一些來自中國的信眾。
尊者在一開始表示,「今天到場的信眾,大多數人來自持誦般若心經的國家,所以我們將以你們國家的語言來唱誦心經。首先,讓我們用韓語唱誦,明天是日語。」在以韓語唱誦心經結束後,尊者邀請千名華人信眾以華語唱誦心經。
尊者在啟動佛法講授前解釋說,他要以藏文持誦《羅睺羅般若讚》禮讚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偈頌,以及心經的咒語;接著念誦《現觀莊嚴論》的禮讚文,然後再念誦龍樹菩薩《中論》的禮讚文。
「很高興在這裡看到日本法、韓國人、蒙古人、台灣和少數的中國大陸華人法友,參與這兩天的佛法教授。這個大廳是昭和女子大學的一部份,女子二字,通常我們在講般若波羅密多的時候,都是講母來象徵智慧的,而不會講父,父所指的方便;所以這裡似乎是一個合適的地方來講解般若波羅密多的地方。我知道,這場講經法會在網路上同步直播,也會在39座日本電影院進行現場直播。歡迎大家在各個不同的地方加入我們。在般若經裡面,導師釋尊就提到事物的顯現和事物的存在是不一樣的,現在大家透過視頻看到我的影像卻非我,說不定透過直播可以提醒大家《般若經》最精髓的要義。」
尊者解釋說,他將簡單介紹一下「般若波羅密多經」與「菩提心釋論」。尊者指出,以龍樹菩薩對於唯有菩提心攝持的空正見、才能斷除所知障作為主要的詮釋;若以自他相換的方式去詮釋菩提心也是一種善巧方便。
尊者表示,蓮花戒大師的《修次中篇》,完整地詮釋了大乘道次第,也指出了止觀雙運的道理,因此,如果可以加進這次的講法,可以更加的圓滿。同時尊者也提到,明天將會簡要地講授《三要所緣次第趨入兜率妙梯》,以及傳授觀世音菩薩灌頂。尊者在每次的公開演講之前,總會提醒大眾關注,「在這個21世紀,我們所有70億人類都渴望擁有快樂,同樣的、也不想要痛苦。我們大家都是如此的,不論我們信仰宗教與否。我們所面臨的很多問題,都是人為所造成的;由於把自己看的太重,這樣的愛我執,忽略了他人的立場。雖然每件事都是聚合而有,但我們往往從單一、狹窄短視的觀點去看待所有事物,缺乏了全面宏觀的緣起見,如此一來,只會增加更多的問題。」
尊者說,雖然當今世界的每個地方都相當注重教育,但是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強調的是物質滿足的目標,也因此這樣被培養出來的人,全身上下都佈滿了物質主義,從而忽略了內在價值的重要;當然也不會想要去了解內在與苦樂有什麼直接的關係,進而認為苦樂與我們五根的直接感受相關,所以只注重外在物質的提升。所以,推動世俗倫理對於這個物質取向的世界,非常的重要。我們需要發展內在的價值;所有宗教傳統皆強調了愛和慈悲的信念,也採取不同的哲理方法來實踐這個目標。宗教傳統可以分為二大派系,一個是強調相信造物主存在的有神論,以及相信因果法則的無神論。在這些無神論的傳統裡,佛教是唯一斷言,沒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我存在。佛教有巴利文傳承和梵文傳承;皆教授了戒定慧三學,只在對智慧的定義有所不同而已。在 “解深密經(思想Unraveling Sutra) 》中,解釋了初轉法輪、二轉法輪與後轉法輪三轉法輪的用詞。所以,初轉法輪所講的就是巴利文傳承建立的內容;而二轉法輪及後轉法輪屬於梵文傳承教義建立的內容。釋尊在初轉法輪時,講授了苦集滅道的「四聖諦」內容,這也是佛法的根本教義。釋尊在講授四聖諦時,提到四諦十六行相,苦集滅道四諦各有四種行相,是佛教教義最根本的基礎;苦諦:苦、空、無常、無我。集諦:集、因、生、緣。滅諦:滅、靜、妙、離。道諦:道、如、行、出,是我們必須去認知的。從了知四諦十六行相,進而修持三十七道品(37因素enlightenment)。即三十七菩提分法,為四聖諦中道諦的仔細開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內容,是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
午休結束;尊者解釋說,般若心經被稱為最完善的智慧教導,可分為廣中略三種,廣指的是般若十萬頌;中指的是般若二萬頌;略指的是般若八千頌;般若經最簡短的就是一個「阿」字。透過顯義空性的內容,讓我們可以了解滅諦的真實內涵。「龍樹菩薩在《中論》描述: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業煩惱非實依空戲論滅。我從庫努喇嘛仁波切 (Khunul Lama Rinpoche) 所得到的傳承,業煩惱非實入空戲論滅;依據這個版本,煩惱在心的空性裡斷除。所以滅諦是什麼呢?就是在心的空性裡淨除一切的煩惱。次轉法輪,主要闡述的內容就是煩惱不會在空性裡生起的滅諦。」
尊者在講解「四聖諦」時明確的指出,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主要內容是,「觀自在菩薩…… 照見五蘊皆空…..」。而藏文和梵文版本裡,「照見五蘊亦皆空」。佛陀在初轉法輪時,講授了四聖諦,沒有否認苦集滅道的存在;但在人我上是完全被否定的,並未否定蘊體的存在。因此「照見五蘊亦皆空」的「亦」字就有很重要的用意,不論是人、自性空以外,人之所依,無論是苦集滅道亦皆空。如同人無有自性,一切的法也無有自性,所以五蘊亦皆空。諸法無自性,並不是否認諸法的存在,而是依因緣而有。在月稱菩薩的《入中論》提到,「慧見煩惱諸過患,皆從薩迦耶見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師先破我。」指出了我執唯有透過空正見才能斷除。只要我執斷除,所有煩惱就斷除了。漢系的弟子,常常持誦,「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打從心裡想要消除三障諸煩惱,我們應該要更重視願得智慧真明瞭。藉由持咒念誦,並不會消除煩惱的;唯有透過明瞭實際狀況的智慧,才能淨除三障諸煩惱,也才是符合實際的做法。關於業和煩惱由非禮作意而產生,可以藉由尊者一位老朋友、97歲的美國精神學家、認知治療的創始者阿朗貝克曾說過,「內心產生極大的瞋恨,看待對方是誇大的惡劣,而這種惡劣90%是來自內心的投射。」得到證明。
尊者引述龍樹菩薩的教導說,諸法無有自性、無有自相;龍樹菩薩也曾指出,因誤解空性的關係,才會認為無有自相或無有自性是否定了諸法的存在。禪定的觀修,無法消除煩惱障;唯有搭配了觀修空正見,才能斷除所知障,讓我們獲得湼槃解脫。經由反覆的思惟與觀察,進而產生定解,緣起性空是唯一的真相,才能產生精進心。堅持下去,有朝便能駕駛內心煩惱的產生。
尊者簡要地講解了龍樹菩薩的《菩提心釋論》,本論的主要內涵,就是講世俗菩提心及勝義菩提心,現前修密乘的眾菩薩們,努力修令生起。第 4-9偈,破斥了非佛說的觀點。而第10-24偈,破有部經部的見解。第25-44偈,強調心識的論點。第48偈,龍樹菩薩揭示諸法的基礎是空性,能夠平息輪迴及輪迴的過失,平息了二相。無自性基礎能滅三有輪迴,這種空性應常觀修:「 [第48偈]此故諸法基,息矣如幻化,無基能滅有,此空應恆觀。」第63 偈,講到諸法無自性,是指諸法不是自身的力量,讓它存在。諸法的存在,是完全依靠他力而存在,存在的是緣起顯現,因此性空就是緣起,性空的唯一道理,也是因為緣起。第68偈頌,說明了依世俗諦才能說空性,遠離世俗諦的空性,不是正確的空性道理。「世俗說性空,唯空屬俗諦,無故定非有,如有為無常。」第 72偈頌,說明了如果不了解空性的道理,就無法從輪迴的根本無明中,獲得解脫。若無法去除無明,就無法脫離輪迴的苦海。指出勝義菩提心的內涵和如何觀修。第76偈 – 第85偈,說明修七因果菩提心與自他交換。
在簡略地介紹《菩提心釋論》的內容後,尊者跟大眾道安:「晚安。我們明天見。」
翻譯:黃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