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波士頓,2014年10月31日—— 今天,當達賴喇嘛尊者到達第二屆冥想國際研討會的會場時,他受到了老朋友理查德·戴維森和“心靈與生命研究院“主席阿瑟·扎喬克的歡迎。在開場演說中,戴維森博士說:當他看到今天有1700觀眾出席,他不禁憶起27年前他與丹尼爾·戈爾曼和弗朗西斯科·瓦內拉第一次開始討論成立”心靈與生命研究院”時,參加者屈指可數。今天有來自23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人數是第一屆冥想國際研討會的兩倍。
尊者說:“尊敬的老朋友和同事們,兄弟姐妹們,一直以來,我把自己看作是全球70億人類的一份子,作為社會動物,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生活都取決於社群的其他成員。我們既相互依賴,又高度依存。正因如此,我堅信我們面臨的許多人為問題都可以被消除。這些問題的出現是由於我們總把全人類分成’我們’和’他們’,因而不尊重其他人的生命。”
尊者接著說:“我是一個僧人。我所屬的那爛陀傳統使我遵循佛陀的指導:不要僅僅出於虔誠的信仰而膚淺地接受他的教導,而應該通過調研和實踐來檢驗真知。 ”
尊者提到,科學研究已經被正式引入在南印度重設的西藏僧侶大學的課程之中。科學與宗教相互借鑒是大勢所趨,這個潮流始於(三十多年前)他與眾多科學家展開的相互促進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今天,科學界已發現平安快樂的心靈確實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尊者補充道:“我們不是在談論解脫或來生,我們討論的是當下如何成就人生的幸福。”
他還提到,在過去,科學發展被用於製造令人恐懼的武器系統,這些武器的使用則造成了更多的恐懼。與此同時,一些人信奉宗教的人,本應秉持教義為世人帶來內心的平靜與和諧,卻持續挑起麻煩。因此,有必要重新考慮如何創建一個更健康、更幸福的世界。現今生存於世的70億人類當中,至少有10億人認為宗教不再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他們可能對世俗道德感興趣。他呼籲:期待科學和宗教合作為世人提供更多的益處,這獲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
阿米施.嘉博士解釋說,當她在2004年決定把工作重點轉向研究冥想,她的上司和同事們態度非常消極。她說,當時只有心靈和生命研究院支持她的決定。她請教尊者,他為何從宗教領域轉而對科學研究發生興趣,然後他的想法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他回答說他對科學的興趣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他喜歡拆除他的玩具,研究它們如何工作。同樣,嘗試用一個小發電機為一部老電影投影儀供電給了他學習電路原理的機會。在1954至1955年他應邀在中國參觀了工廠、發電站和鋼鐵廠。隨之而來的發展變化是,他作為一個佛教徒,他的目標是服務他人並努力減輕他們的痛苦。他發現大眾仍然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幸福之源存乎於心。他認同現代的科學發現已使佛教思想在某些方面變得更為現實。
戴維森博士問尊者是否還有其它的補充。尊者回答說,他很想知道科學如何揭示感覺和認知經驗之間的區別。他說,每個人都可以運用佛教的修行方法加強愛心,但關於空性的討論仍屬於佛教徒的領域。
尊者說:“另一方面,如果我們都認為彼此是一家人,就沒有任何理由進行爭吵甚至互相殘殺。”
戴維森博士認為,佛教與科學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尊者說:300多卷從印度翻譯成藏文的佛教經典可以分為三個類別:佛教科學類、哲學類和宗教類。他說,哲學與科學界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裡曾試圖縫合外表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現代科學對物質有充分的了解,例如關於物質的無常和瞬時變化甚至存在於原子等微觀層面。古印度心理學,包括佛教心理學,則對思維和情緒的運作原理有廣泛的研究和深入的理解。
阿米施.嘉博士請問:世俗道德觀與其它相關領域之間有何關聯關係。尊者回答說:“首先,幸福之源存乎於心。為了實現幸福,我們需要了解與思維和情緒有關的知識。為了擬定世俗倫理的教育方案我們需要一個形象化的心靈地圖。除了生理衛生,我們還需要心理衛生。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樣的情緒產生什麼樣的情感。憤怒、恐懼和仇恨讓我們感到不適,而其它情緒則可以增強內心的力量。可能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學術研究來確定心理衛生應該包含什麼。例如,我們已經發現,內心的幸福對我們的整體健康和福祉有好處,這將造福70億人類大眾。這也包括自發的心靈轉變。”
阿米施.嘉博士觀察到,很多人只在工作場才與世俗倫理髮生聯繫。尊者說,任何與內心的平靜相關的人類活動最終關心的是人類的福祉。戴維森博士補充說,科學家希望能夠用數值來衡量愛心和慈悲,但尚未開發出相應的手段。尊者同意這是很難測量的,但值得對心靈發展及其相應的行為模式進行深入研討,例如我們根據煙的出現推斷出某個東西著火了,或可根據水面的漣漪推測出水中有魚。因為內在的力量往往只在危難中顯現,他問:這是否就意味著要給接受測試者故意製造麻煩呢。他開玩笑說,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可能是讓(科研工作者)長出可以進行(心靈)透視的眼睛。
尊者提到一些自我評估的方法。 “就我本人而言,如果讓我面對同樣的事物,對我現在的反應與三四十年前我的反應進行對比研究,能發現許多改變。幾年前我與在班加羅爾的一位印度醫生討論,我們一致認為,我們在道德,專注和智慧有很多共同之處。區別是,他的修煉方法是基於印度教所說的阿特曼(即自我意識),而我的佛教實踐是基於非我或無我,但這都是我們宗教界的領域。”
阿米施.嘉博士指出,前一晚專家們對氣候變化進行了廣泛的討論,請問尊者如何看待這個議題。尊者說,對此他不作深入探討,但他指出了樹木在佛陀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佛陀出生在樹下,他在樹下獲得證悟,他也在樹下涅槃。當一個僧團從一個地方搬遷到另一個地方,入住原址的僧團有責任為前任栽下的樹苗澆水。佛經裡也有勿污染水源的訓誡。如此種種,均考慮到環保因素。
尊者說:“這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如果我們破壞它我們以後怎麼辦?我們能去哪兒棲身?”
上午的研討結束時,大會主辦方隆重贈予尊者一份禮物,這是一冊由托馬斯.賴雅德臨摹之西藏壁畫的精美首印本,該圖書的文字部分由羅伯特·瑟曼撰寫。
下午,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斯吉禮堂,尊者參加了由“達賴喇嘛倫理和變革價值觀中心”主辦,以“讓世界更美好的改革者”為主題的兩個討論小組。第一個小組以討論氣候變化為主,研討“世界氣候變化之公平解決方案”。主持人黛博拉.安科納說兩年前此問題曾在此地被討論過,結論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
她說:“對於必需要做的事情,儘管政府無所作為,我們仍需努力。”
約翰·斯特曼看著統計數據和斷言:2100年離我們不遠了。如果我們想阻止災難我們必需現在就採取行動。麗貝卡·亨德森則樂觀地預測:可以採取的步驟包括更有效地使用傳統能源並不斷降低替代能源的成本。她的結論是,如果我們決心改變,我們可以實現它。馬歇爾.甘茲表示,我們需要帶頭動手、動腦和用心。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羅莎·帕克斯在民權鬥爭中彰顯的道德緊迫感。
尊者也認同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他指出這不僅影響一個或兩個大洲。這牽動著全球70億人的心。他說:“我關心的是整個世界。我只是一個佛弟子,但是我修行的重點是以實踐弘揚利他主義,我必需把理念轉化為行動。我們應該經常舉行這種會議提高公眾意識。很多錯誤的態度是無知的結果。我們不僅必需告知公眾問題何在,還需要告訴他們應如何解決問題。”
馬歇爾.甘茲強調非暴力的抗爭確實有效,聖雄甘地和馬丁·路德·金都證明了這一點。麗貝卡·亨德森引述一篇報告說:一家商業滑雪公司成功地在二氧化碳排放採取了法律行動,證明了改變可以發生。與此相反,甘茲援引了一個《紐約時報》的報導,一家礦物燃料公司一位發言人說:“無恥者無敵!”
第二個名為“點燃火花”的專題討論小組以青年與尊者交流為特色。杰卡拉.嘎拉維先朗誦了一首充滿希望和靈感的詩歌,然後問尊者他年親時得到最難忘的建議是什麼。尊者,他還記得。他回答自己從他的母親以及後來的兒時玩伴(僕人)那裡收穫了感情。
諾亞.漫徹拉想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希望。尊者講述了許多方面,他感覺有理由樂觀和充滿希望,因為大多數人喜歡可和平而不是戰爭。
他回憶起自己曾問英國女王母親世界越來越好是否,而她在1996年即96歲時經歷過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她告訴他世界變得更好,她說自己年輕時沒有人像現在那樣談論人權或自決。因為20世紀是暴力的時代,尊者自信地預測,正在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將使21世紀成為對話的時代。
年僅十歲的維維恩.海爾說,她認識到,沒有行動的同情心並非真正的同情心,並請求尊者給予建議。尊者建議培養開放的胸懷和樂於助人的熱心腸。
最後尊者的總結建議是:“作為新生代的一份子,你們是未來的唯一希望。請認真考慮我們今天所討論的議題。應從更寬廣的視角看待事情,目光長遠地考慮問題。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你們可以塑造未來。”
作者:達賴喇嘛尊者辦公室
譯者:小凡
照片來源:達賴喇嘛尊者辦公室
信息提供者:藏人行政中央駐北美代表處貢噶扎西
英文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