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當地人所說的典型溫哥華雨天,儘管天色未亮,但達賴喇嘛尊者就已乘坐專車一大早風雨無阻地抵達了UBC雷鳥體育館,為今天將要在這裡舉辦的觀世音菩薩灌頂提早預備修法。
觀眾尚未入場,尊者走進大廳,並健步登上講台,仔細檢查了懸掛在寶座後面唐卡上的佛陀像、觀世音菩薩像和二十一度母。接著,他與參智仁波切一起點亮了設在他們面前的酥油燈,然後在曼荼羅壇城前坐下,開始著手準備程序。當觀眾們陸續入場,並擠滿了大廳時,尊者請大家念誦六字大明咒。
尊者在超過五千名觀眾前落座。他先解釋說,他平常喜歡以誦讀巴利文的《吉祥經》開始,但今天這裡沒有人能夠誦讀此經。因此,,今天他將要求大家以漢語、越南語和英語誦讀《心經》。因為在所有遵循梵文佛教傳統的國家中《心經》都盛行。然後,他以藏文誦讀了頂禮佛陀的開篇段落及《心經》的般若波羅蜜多咒。
尊者回顧道:在過去兩天裡,他從全人類的角度考慮發表了一些公眾演講,這符合他承擔的首要人生義務,即促進人類更幸福的生活和更和平的社會。作為一個佛教徒,他承擔的第二個義務是倡導不同宗教之間的和諧,這符合所有主要宗教傳統的共同宗旨。他指出,印度是一個楷模,它證明了各種宗教傳統可以肩並肩和諧共存,並相互尊重。過去我們沒有對利用宗教名義導致的衝突加以限制,而今天這種現象又開始抬頭,因此,維護跨宗教和諧很重要。
對於他承擔的第三個人生義務,尊者說,他是一位藏人,雖已卸下政治責任,但自己在保護西藏文化方面仍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他說:“自從佛法在藏地開始傳播,我們的文化就充滿了和平和非暴力精神。要追求佛法,正確的方法是不單純依靠信仰,而應通過努力學習。這反映了藏傳佛教傳承的核心,即那爛陀大學的傳統。今天早上我要講解一篇簡短的經文–《修心八頌》,下午我將主持觀世音菩薩灌頂儀式。”
尊者解釋說,佛陀的教義由兩種語言的傳承來保存:巴利文和梵文。巴利文的基礎是佛陀初次演示佛法,即解釋四聖諦的精要。梵文傳統則包括佛陀的三次傳法,或三轉法輪。第一次是關於四聖諦。第二次涉及圓滿的智慧。第三次是講解《解深密經》和解釋佛性。這個傳統首先是塔克西拉大學興起,後來由那爛陀大學傳承,大多數的佛教經典都成文於那爛陀大學。龍樹菩薩和法稱菩薩以及他們的追隨者的著作質量證明:他們均直接使用梵文撰寫。
尊者承認,在古代印度乃至現代,有些學者質疑梵文傳統是否代表佛陀的真實教法傳統。一些高僧大德,如龍樹菩薩在他所著的《寶鬘論》中為梵文傳統進行了辯護,聲稱大乘佛教是四聖諦的詳解。第三聖諦-滅聖諦在大乘佛教文本中藉助講解空性,進行了更深入地解釋。同樣,第四聖諦-道聖諦在佛陀第三次轉法輪時藉由講解如何修持正念得到了更詳細的解釋。因此,尊者說,我們可以把大乘經典看作是四聖諦的詳細闡述。
尊者說,金剛乘或密宗也同樣被審視。他承認,佛教的某些修行方式與印度坦特羅瑜伽之間有不少類似之處。它們包括普拉那,即呼吸瑜伽,以及對脈輪和氣脈明的觀想等類似內熱瑜伽的修煉方式。
尊者說,他曾與一位高級印度教修行者討論過這些問題。他說:“我曾請教庫努喇嘛仁波切如何區分各種傳統,他告訴我不能從儀式的形式上來區分,而應該從理論觀點上來區分。佛教修行建立在無我觀念的基礎上,而印度教的修行是建立在一個阿特曼,即自我的基礎上。”
尊者說,公元8世紀,在西藏開始傳播佛教的三位聖人被稱為堪布、規範師和法王。堪布就是寂護大師,他是一位印度寺院的戒律大師、也是著名的哲學家和邏輯學家。蓮花生是一位密宗法師,卻不是一位寺院僧侶。結果是,在西藏出現了兩個群體,身披紅袍的寺院僧侶及身披白袍的密宗修行者。在印度只有僧侶自成一體,以寺院為社區存在。當一位印度的密宗修行者需要離開寺院社區的範圍時,通常他會孤身一人離去。
尊者補充道:“已故印度學者LM.喬希教授曾告訴我,他認為導致佛教在印度衰落的原因有三個。第一、腐敗僧侶群體過於注重斂財,因此削弱了公眾對他們的尊重。第二、過度地表現出與印度坦特羅瑜伽相似的行為,且這些行為有違佛教僧侶規範,這再次削弱了公眾的尊重。第三、當時的統治者開始失去支持佛教機構的興趣。”
在這個問題上,尊者回顧了幾年前來自中國佛教徒的一則報導,該報導說一些西藏喇嘛打著大師的幌子來到中國。然而,人們最終發現,這些所謂的大師們感興趣的主要是金錢和女人。對於佛教徒們請求他進行干預的祈請,尊者遺憾地回答說,身處印度的他並沒有辦法。然而,他強烈建議中國佛教徒通過學習,深入理解上師的品質及衡量標準。他說這個建議在西方也同樣適用。
密宗的修行手冊中描述說,修行的前提是理解空性。修行本尊首先從觀想空性開始,然後讓心安住在所觀本尊之相上。這樣的冥想方式很有效,可以使修行者擺脫日常意識進入一種微妙的禪定狀態。這不僅是強大的,而且也是唯一可克服細微所智障的途徑。
尊者說:“我們有兩個敵人,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和我執。理解空性有助於對抗它們。我雖不能說自己已然了悟空性,但我能說,我很接近這個狀態了,我可以向你們證明修行的強大效果。一般而言,這對佛教來說至關重要。但就那爛陀傳統而言,更需要用我們的智慧來轉化我們的情緒。我現在是一位年邁的老人,但我仍然覺得自己是一位學生。我經常講藏傳佛教傳統是一個非常完整的佛教形式,因為它是一個系統,允許你在一次修行中同時利用巴利文和梵文傳統,是大乘佛教和金剛乘佛教有機結合。”
尊者繼續開示道,《修心八頌》來自噶當巴傳統,該傳統始於阿底峽尊者,是把深觀和廣行兩個傳統結合為一體。 《修心八頌》的作者是格西朗日塘巴,其傳承可追溯至夏惹巴、波托瓦、仲敦巴和阿底峽,它的中心內容是世俗諦和勝義諦。尊者個人非常喜愛《修心八頌》中的文句,乃至一有機會就會念誦,例如在機場遇到飛機晚點時,尊者會快速閱讀通篇,然後簡潔地總結文中的每一節內容。
《修心八頌》第一節強調了對待他人的正確態度;第二節我們應該視自己比他人卑微。第三節提醒我們當心負面情緒;第四節說, 我們應珍視秉性邪惡的人為珍寶。第五節建議我們自己承受虧損失敗,並自願將勝利奉獻給辱罵謗自己的人。第六節說我們在助人時不應期待別人的知恩圖報,即使他人恩將仇報也要視他為師。第七節指的是給予與索取的實踐,自我和他人交換,而最後兩行則主要講述清晰的見地。
午飯後,尊者與大約一千名藏人舉行了會面。其中的270人來自溫哥華,其餘大多來自卡爾加里、西雅圖和波特蘭。演唱了傳統歌曲之後,由當地代表做了匯報。匯報中提及了當地社區正努力為剛剛從阿魯納恰爾邦到達加拿大的最新一波的藏人移民進行籌款。與會藏人表示,溫哥華藏人對雄登支持者進行遊行示威反對尊者表示震驚,他們把這些人稱之為世界各地藏人中的害群之馬。
對此,尊者回應道,非常高興大家有機會在此相聚。 “自從我們開始流亡,55年已經過去了,就連新一代藏人都已生兒育女。我們仍致力於傳承我們的宗教和文化,而西藏精神已經變得更加強大。西藏事業仍然鮮活,因為我們的宗教和文化吸引了世人的關注。正如我前面解釋的,我們的佛教傳承是唯一一個使用邏輯和推理的傳統。西藏的語言最適合闡述那爛陀傳統。雖然現在印度那爛陀大學已成廢墟,但那爛陀傳統仍然活在藏人當中。這非常重要,因為在今天的中國有大約四到五億名佛教徒,其中許多人對此越來越有興趣。”
對於多傑雄登的問題,尊者說,此問題五世達賴喇嘛在世的時候就已開始存在了,五世達賴喇嘛在他的自傳中提到,多傑雄登是個精靈,對佛法和眾生均有害。尊者說,五世達賴喇嘛和十三世達賴喇嘛均限制這種修行方式。即使在七世達賴喇嘛時期,很多高僧大德均排斥多傑雄登。在這種背景下,尊者說當初他修習此法是一個錯誤,但當他認識到這是一個錯誤時,便立即停止了這種修行。
“我為這些示威者感到遺憾,”他說:“因為他們被誤導了。例如,他們在德國漢堡示威時展示我戴著一頂穆斯林帽子的照片,他們說我是一個穆斯林,而不是佛教徒。我不擔心,真相終將大白。一些示威者是藏人,我為他們感到難過,而並非生氣。”
下午的儀式是千手觀世音菩薩灌頂典禮。尊者援引貢唐丹貝仲美的建議,指出不應為了獲得財富或長壽而接受密宗灌頂,密宗修行是為了成佛。在灌頂過程中他引導參加法會的人們接受菩薩戒。最後,他說:“我在溫哥華的三天行程已經結束了,我很高興,謝謝你們。請記住我們討論過的要點,並努力把它們付諸實踐,但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期望。龍樹菩薩說:於無限歲月中,度無數眾生,此乃成佛之道。謝謝你們,下次再見!”
2014年10月23日,加拿大溫哥華
作者:達賴喇嘛尊者辦公室
譯者:小凡
照片來源:達賴喇嘛尊者辦公室
信息提供者:藏人行政中央驻北美代表處貢噶扎西